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2013年年終報告

各位海內外朋友:

你們好!時光飛逝,轉眼已是2013年的12月,又是我向海內外友好滙報的時候了。
今年出差8次:雲南、甘肅和貴州各兩次,重慶及陝西山西各1次數比前幾年減少了。建校組出差共20/次,奠基的項目46,與去年相同,分佈如下:
甘肅省(24)---定西市(15)及天水市(9)
雲南省(19)---大理州(11)、怒江州(6)及文山州(2)
陝西省(1)---安康市(1)
廣西壯族自治區(1)---河池市(1)
重慶市(1)---巫溪縣(1)
本年建校地區集中在甘肅及雲南,原因是這兩省的國家級扶貧縣仍有不少危房校舍,散佈在邊遠的鄉鎮,或是山區。
近年國家改變了政策:過去為更好地利用教育資源,十多年不斷撤併規模小的學校,擴展中心校。這項政策引起邊遠地區群眾不滿,因為孩子年紀小,乏自理能力,家長極不願意送他們到路遥的中心校寄宿。新的政策是容許村校及教學點存在,甚至撤併了的也要復辦。然而荒廢了和經歷十多年「拉鋸」的校舍,安全情況惡劣,政府遂要撥款重建。
我們貫徹始終的理念是:危房校舍必須優先處理。只要政府投入大部份資金,即使僅有一二十名學生,我們定必努力尋找捐方,助他們把新的、安全的校舍建起來。幸好,捐方多認同這個理念,不願意孩子在危房裏學習。瞻望未來數年,我們的工作重點仍放在這方面,期望明年援建的項目不少於30個。
社會流傳說:香港人在國內建的學校不少已沒有學生,校舍早改作非教學用途,甚至被拆卸。今年,我們開始回訪所建校舍,第一站是貴州省畢節市的赫章縣,其次是。依據紀錄,自2000年始的十年,我們在兩縣分別直接或間接援建了11670個項目。 
   6月,我們分3組在赫章縣回訪了72個項目,即使未能回訪的學校,教育局也幫忙將資料填回。在116個項目中,撤併的有5個、停辦的1個、行將撤併的3個,總數是9個,不足全數的十份一。撤併後的校舍暫時都空置着,據說將改作幼兒中心,提供學前教育服務。如屬實,絶對是好事。回訪報告交予捐方後,除帶來好評,還有學校因此獲贈善款保養校舍、添置體育設施和購買圖書。
  11月,我們再次分3組回訪威寧縣的48個項目,資料在整理,印象是撤併了的學校甚少,反而擴建的校舍頗多。最顯著的例子是鹽倉鎮營河村樹人學校。2005年該校教學樓已是危房,我們在那裏援建了一棟9個教室的新教學樓。現在,我們建的教學樓被冠名為第一教學樓,而他們已增建至第四教學樓,並成為全省最大的「村校」。學生亦從1200餘人增至2500人。回訪的學校都多建了新教學樓以至學生宿舍、食堂…。我們多年前建的教學樓不少改作圖書室、實驗室…等功能教室或老師宿舍。對此我們毫不介意。
兩次回訪,印象最深刻的是所有中小學校都設了食堂(實是廚房)國家並為每個學生支付三元一頓餐費,還包付相應的水電等雜項支出。上課的日子,學校為學生提供營養午餐。每頓兩菜一湯,還必有肉。看見孩子喜孜孜的享用午餐,心裏也為他們高興,還有個別孩子將吃不完的食物帶返家。據悉這計劃自201231日實施,一年下來,赫章縣花了近一個億,威寧縣用了1.8億。個人認為這是國家對貧困地區孩子的最大德政。  
這年還隨緣完成了下列事情:(1) 為周大福慈善基金主持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秦祁鄉秦祁村人飲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儀式。這項目讓200戶村民得享「引水入戶」,解決了1005口人和不少牲畜的飲用水困難。村民千百年來想也不敢想的夢終於圓了。我很幸運因緣際會分享了他們的莫大喜悅。(2) 10月以中介人身份陪同周大福慈善基金和前天主教長沙灣中學吳良川校長為首的團隊代表到陝西省安康市與教育局領導商談舉辦2014年暑期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課程。 (3) 為慈恩基金會募得港40餘萬元,使甘肅乾旱地區200多戶人家各得建一眼水窖。 (4) 為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彝族村民及學校籌募了人民幣55000元建11個水井以解缺水之苦。 (5) 撥給慈恩基金會「孤兒組」港幣30000元充特困生生活補貼。 (6) 資助雲南省怒江州貢山()一中10名少數民族高中生,各人每年1000元人民幣助學金,為期三年。(7) 撥付港幣12000元予雲南省麗江市「永寧愛心助學行動」充行政經費。上述(3)(7)項都是熱心人士慷慨捐助才能成事,謹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要來的終於來了!多個月前,身子又出現「坐骨神經痛」病徵。但,我是幸運的,畢竟快75了,十多年顛簸生涯附送的痛症總算較預期遲來。暫時我無意放下跑山入村的工作,除了針灸和物理治療舒緩痛楚,並决定把最艱苦和顛簸的旅程轉交同事分擔。說實話,能為祖國貧困地區孩子服務,一貫是開心幸福的事,我那會介意勞累和腰腿痛。不過,預計未來需援建的項目將會減少,因而要出差的次數亦相應減少了。換句話說,做開心幸福事而腰腿痛的日子恐怕不多了!

最後,衷心祝願各位友好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201312月冬日